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试点中,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也不断更新。
数币未到,专利先行
2019年年底,关于DCEP试点的消息不胫而走。12月初,《财经》报道,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而同样是2019年,Facebook提出了推出数字货币Libra的计划,并提前发布Libra白皮书。Libra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货币竞争,原因是Libra对应的是一篮子货币,对主权货币造成了威胁,引起了各国监管对其担忧的升温。
可以说,2019年是央行数字货币的转折之年,2020年则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元年。如今,数字人民币在第一批的深圳、苏州、成都、雄安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之外,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个试点城市,目前初步形成了“10+1”的格局。而在数字人民币到来之前,可以说早在2016年央行便开始了央行数字货币的专利布局以及行业研究。
通过梳理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其中提出相关专利的央行系研发机构主要有三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三家公司在2016-2019年间共提交了97项专利。
其中,数研所是三家机构中专利数量最多的,从2017年到2019年间共申请了65项(占总数的67%),主要集中在2017年,共申请了48项,两个重要的是时间节点是6月26日(35项)和12月28日(13项),2018、2019年分别申请了4项和13项,时间跨度较长;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申请的22项(占23%)都集中在2016年3月25日,非常集中;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两家研究所申请的与DCEP相关的专利最少,共有10项(占10%),但是时间跨度较大,在2016-2018年间都有覆盖。
从功能性上看,相关专利涉及到顶层设计、钱包设计、银行间结算、区块链、交易兑换、芯片卡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上具备较高的前瞻性,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作了充分的准备。
一、什么是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替代纸币的电子化货币,英文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是什么?
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等同于纸币的功能和属性,属于央行的负债,具有国家信用,属于法定货币。当前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一部分M0。(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 :M0+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三、数字货币的优缺点?
优点:
1.降低监管难度:纸币存在洗钱风险,监管十分困难,发行数字货币可以有效降低被洗钱的风险,减少监管难度。
2.降低成本:纸币和硬币的印刷、铸造、储藏、运输、防伪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很高,数字货币将有效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
3.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央行如果率先发行数字货币将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美元霸权地位即将不保。
缺点:
1.不了解数字货币的老百姓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诈骗。
2.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研发成本高昂。
3.印钞厂、普通柜员失业率提升。
四、会不会取代纸币?
目前来说数字货币取代纸币还为时尚早,首先,技术方面仍存在限制。目前数字货币仍然在测试当中,未来也是优先开放少数地区测试,完善这方面技术的路还很远。其次,使用者不一定接受。像老年人这一类使用纸币习惯的或者对手机不熟悉的人群还是更习惯纸币支付。所以说取代纸币暂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