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段像中国河南郭亮村绝壁长廊模样的山洞,就来到了哈尔施塔特小镇大零币。
小镇实际上是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依山面湖,居民过千,历史上因盐矿致富兴建,哈尔施塔特在古克尔特语中就是“盐”的意思,因而被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盐都”大零币。这里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住宅,因而又有着“世界上最美小镇”的雅誉。
下车进村前,有一处排着长长的队伍,近瞧,才知道是公共洗手间,而且可能是全镇唯一的公共的,所以大部分游客都是必须光顾一下的大零币。收费半欧元,不算高,还设置有兑换零币的自助机器,很人性化,内部也很整洁干净,只是太小,出入是同一不锈钢旋转栅栏门。
小镇不大,顺地势沿湖而建,蜿蜒曲折大零币。天空蒙蒙细雨,花花绿绿的伞撑得满街都是,给古镇增添了些许现代元素。想凯尔特的先人们,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狭小的地盘上打造出这样的人间天堂?
这得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末期,盐矿的发现和开掘使哈尔施塔特开始有人居住大零币。古老的凯尔特人在此开采号称“白金”的山盐,并给皇室带来巨大财富。目前,这里仍保留世界上最古老的盐坑,而且是2010年才停止开采,辟为观光区,游人可以下深井体验盐矿工人的生活。在盐矿中曾发掘出一具保持完整的古尸被叫作“盐中人”,又一次证明了欧洲的古老文明。哈尔施塔特的先人们,就是靠开采盐矿积累的血汗钱,愚公移山式地筑巢垒窝,一点一滴,经年累月,子子孙孙,生生在悬崖峭壁和湖水连接处,开凿拓展出一块弹丸之地,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大多人只会重视奇迹迸发的五彩光环,却常常忽视发生奇迹之背后的故事。
了解了小镇的历史,看到了小镇的地理环境,就明白了他们惜土如金的原因了大零币。这里的建筑,可用精巧别致来形容。街道狭窄自不必说。其中心广场就像大户人家别墅的院子。小镇的丧葬风格也很有特点,所有逝去的人埋葬10年后骸骨都将被移出坟墓,放到山上洞穴中的骸骨馆或人骨教堂。为了区别,有的头骨上贴上标签,有的绘上装饰纹样。据介绍,这样的做法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我们在半山腰上的人骨教堂前,看到一块小巧的墓地,木牌林立,十字伞帽,艺术造型,植物掩映,“临里”守望,更像是高级园艺师手下的庭院作品。
沿湖慢步,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整体谐调,又通过屋形、色彩上的差异而表现自家的风格大零币。每户人家还在临岸的水中建有木船屋,专门停靠自家小木船或游艇,作为交通工具。如果有机会住在临湖的庭院旅馆,推窗见湖,波澜不惊,鱼翔浅底,天鹅嬉戏,遥望湖中泛起的涟漪和缕缕云烟,自是人间仙境的感觉。湖岸往上或半山腰的建筑,多以石木结合,造型别致,花草装点,色彩斑斓,地地道道艺术小镇的范儿。
看到这样的木头指示牌,你会突然感觉古朴可亲大零币。比如,旅馆的标志,可能就是木牌上画着一个男人呼呼大睡;饭店的标志,可能就是一个木头做的鱼头……其他图案很多,就像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一样。这里的居民似乎都是艺术家,每个家庭的木门都打开了,展示和销售各种自制的手工艺品:麻线装饰、民族娃娃、各种陶器产品。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木雕艺术,包括可爱的动物卡通形状、现代生活用品、名人雕像等。我一直在寻找我心目中的盐雕刻作品,空手而归。也许我理解错了,组长说哈尔施塔特的盐雕刻很有名,我想当然地认为,因为它是盐,它必须用玉晶体盐雕刻,就像煤精雕刻一样。看到很多岩石雕刻,我突然意识到它可能是一个岩石雕刻。但岩石雕刻太粗糙了,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原来,我的朋友送了一件印度岩石雕刻工艺品,当时说它是一个千米溶洞的岩石,但后来在正常温度下逐渐溶解,但也在家里腐蚀了一块大理石工艺品。所以看到岩石雕刻工艺品并不舒服。
顺着小镇唯一一条出入马路,来到中心广场附近大零币。广场上有一个背着大木盐桶的工人雕像,似乎在讲述着小镇的历史风云。周边不少餐厅和咖啡吧,都人满为患,有家简易的西式快餐前,更是排了长长的队。已过中午,饥肠辘辘,顺原路折返回下车的附近,看到个汉堡包摊位前人不多,就凑上去,简单看过介绍,就点了两个加厚汉堡,7欧元一个。不一会儿功夫,摊主隔窗一喊,也没听清说什么,我就接过了两个汉堡。稍微感觉有些不对味,一看是薄薄的单层,实在是饿了,顾不了那许多了,风卷残云,大快朵颐。这时,摊主又喊顾客,两位中国姑娘领了双份大汉堡在旁边兴高采烈地吃起来,边吃边议论说“占便宜了”。我这时才明白,是自己着急,错把人家5欧元的普通汉堡提前拿走了。哈哈,在中国买个煎饼果子,两欧元是个钱,在这里,只够四个人去趟厕所。
本来想在小镇公交车站对过的唯一综合便利店,购置些急需的日用品大零币。中午店员休息,说是一点半才营业。到点了,还不见开门,旁边又有人说是两点才开门。时针指向下午两点,店门口已集聚了不少中国游客,仍没有动静。等到我们两点半离开哈尔施塔特,那家便利店还是关门闭户掩柴扉。中国精明的商人们,怎么也不会理解他们这样做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