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计划在北向交易结算系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在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前推出时,大家满怀巨大希望,头一段时间后有一点失望,觉得没那么厉害,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棵树已经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的时期已经到了。”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谈及“沪港通”时,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表示。
李小加还在同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中透露,计划在北向交易结算系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同时,对于2020年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之预期,李小加表示,阿里巴巴回来之后,大家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没有什么理由不回来:“不过这也不一定意味着大家都回来,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耐心等待,有些公司有些特殊具体问题,他们会主动给我们提出来讨论。”
“沪港通”打通资本市场同时隔离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沪港通已在五年前启动,这一互联互通机制的运行效果如何?对两地市场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李小加:沪港通采用了净额结算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可以把内外资本市场完全打通,而且把很多的风险因素隔离。
咱们以前经常面对一些矛盾:又想开放,又怕太大风险;又怕资金大进大出,又希望资金光进不出;进的时候很高兴,可是进太多了又着急。这样让货币政策、外汇、经济乃至整体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都经常左右为难。
(沪港通)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资本市场解决了一个内外开放和互联互通时的常态化问题:投资决策都是市场参与者独立(individually)做出的,不可能对政府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和资本管制政策形成冲击。这样的一种资本市场创新,会让中国资本市场真的开始越走越远。过去几年,这棵树扎根时候好像不太起眼,但一旦扎根,其网络效应很大,会越来越快。
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做的事情,毕竟两个资本市场不一样,而香港市场作为翻译机、转换器,有时候挺难的。
譬如,在“北向通”里,中国资本市场都是一户一码,得钱到位了才能交易。全世界都是T+2,都是交易员(trader)在前,后台(back office)在后,交易完交易员下班,挪货是后台的事儿。可是中国内地是T+0,那就意味着北向通中的外国人也得T+0。外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得按中国规矩来,这对他来说是不容易习惯的事,这就意味着若要想沪港通,其后台就很费劲:时区不一样,他们钱货在交易(trading)之前就得到位。这事说起来容易,全球这样弄起来很难。弄的过程中间费劲,很多就不干或者少干了。
我们就在这中间准备引入区块链技术,做成一种系统。当然现在还在初步测试状况,未来大家把该做的事都做了,全都是并联的,我们有可能将来在清算结算中使用区块链技术。
所以我们在不断地解决两个市场之间的转换的工作,让越来越多外国人觉得,在中国内地市场交易,尽管规则不一样,也不想去适应,但是港交所把这个东西弄得让我稍微花一点点力气就可以。这样一来,树的根就会越扎越深。
第一财经记者:深圳方面近日表示,争取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这是否会挤压香港创业板的竞争力,与港交所将形成何种竞争关系?
李小加:人家做那么好的事情,我们在旁边替他鼓掌就好了。人家有好事,我们要高兴,这种心态一定要有。
希望离家近又需要国际化,就选择香港上市
第一财经记者:去年11月,阿里巴巴时隔五年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目前还有哪些中概股正在跟港交所沟通二次上市?
李小加:港交所是管市场运营的,企业来不来不是我们的决策,我们只是把市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做好,去掉不应该有的barrier(壁垒),改革不合理的事情。
阿里回来以后,大家就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没有理由不回来。以前有各种各样不回来的理由,现在没什么理由不回来了。没有理由不回来,也不一定意味着大家都回来,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说我们就耐心等待,有些公司有些特殊具体的问题,他们会主动给我们提出来讨论。
我觉得已经没有理由不回来了,但是回不回来、回来的时间选择、怎么回来,公司都会自己决定。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见到了很多公司,包括很多年都没有见到的公司,大家都愿意一起来讨论,这是很好的迹象。
去年的市场上,阿里巴巴回归的示范效应是很大的。尽管我们已经从市场的角度为大家做好了准备,但大家还是需要有个示范。谁都想在离家近的地方上市,现在外边有那么大的挑战,对于那些既希望离家近一点又需要国际化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就是个挺好的选择。
第一财经记者:二次上市会对港股的生态带来哪些改变?
李小加:二次上市不会对香港股市生态有根本性的改变,香港市场的规模已经很大,很成熟了。但是(二次上市)对于我们新经济板块的改变会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些公司都是比较成熟的创新型公司,都在国际市场久经考验,规模都比较大也比较国际化了。这些更国际化、更具领导力、更大规模企业的到来,肯定会为香港市场的新经济板块带来很多新气象和新机会。
(第一财经记者高雅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