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概念由英国政府于2015年率先提出。按照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定义,“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近年来,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的金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陆续产生,快速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而金融科技的业务模型和应用模式都十分多样而复杂,监管机制则难以同步发展,用滞后的监管机制来管控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时,如何平衡风险防控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在这样的需求下,监管沙盒应运而生。
监管沙盒,又称为监管沙箱,英文是RegulatorySandbox。这一概念由英国政府由2015年3月首次提出,按照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定义,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监管规定有所放宽,在保护消费者或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规则环境。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需要担心在碰到问题时立刻受到监管规则约束。
这一设计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测试与激励机制,同时也能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是一个短周期、小规模的测试环境,可以缓冲监管对创新的制约作用,和我国的经济试点有相似之处。其具体流程总体上可分为申请、评估和测试三步,运作核心包括两方面:在既有的监管框架下降低测试门槛;同时确保创新测试带来的风险不从企业传导至消费者。
除英国外,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纷纷在2016-2017年推出了关于沙盒监管的相关文件,对准入条件与操作方法进行了说明。目前我国区块链发展迅速,2018年以来新成立了大量新项目,如果对其进行“一刀切”式的管控,无疑不利于我国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因此在2017年5月23日,我国在贵阳启动了区块链金融沙盒计划,是我国首个由政府主导的沙盒计划。
所以,可以知道针对ICO实施“监管沙盒”既可以弥补现有金融监管机制的不足又可以相对控制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是平衡区块链行业创新与ICO风险的有效监管手段。对于ICO监管如果采取一刀切或者监管过严,势必会影响区块链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与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