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Fi 不是一家高调的风投机构。
在 ParaFi 的官网上,只有简单的机构介绍和它们的三大原则,即严谨分析、独立思考、长期主义,以及简短的联系邮箱和办公地址。没有任何关于创始人或者其他团队成员的介绍,也没有过往投资组合或基金回报的宣传。整个网页的配色也只有黑、白、蓝三种简约的颜色。
但是,在这低调背后,ParaFi 却是这一轮 DeFi 热潮中最大、最早布局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近期,由华尔街传奇对冲基金经理 Mike Novogratz 创立的 Galaxy Digital 对 ParaFi 进行了投资。ParaFi 同时宣布,截止到今年 8 月底,ParaFi 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已经超过 1 亿美元。
在 ParaFi 成立之初,老牌投资机构贝恩资本旗下的风投 Bain Capital Ventures 是它投资人和战略伙伴。更甚,华尔街历史上最经典的杠杆收购案发起者,有着“门口的野蛮人”之称的私募巨头 KKR 的创始人 Henry Kravis (下文简称 Henry)也是它的投资者,并且 ParaFi 还是他押注加密货币基金的首选。(CoinDesk 中文版注:KKR 的名字来自于其三个创始人 Jerome Kohlberg、Henry Kravis、George Roberts)
为了进一步了解略显神秘的 ParaFi,在国庆期间,CoinDesk 中文版对它的创始人 Ben Forman(下文简称 Ben)进行了独家专访。在采访中,Ben 告诉 CoinDesk 中文版,他认为他们目前仍是 Henry 唯一投资过的一家加密货币基金。
Ben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此前曾先后就职于罗斯柴尔德、Littlejohn、TPG 和 KKR 等一线私募机构。
在了解到 ParaFi 布局时间和规划后,CoinDesk 中文版记者提问 Ben,是否是在最初了解到区块链和以太坊后就预判到了 DeFi 应用的潜力和 DeFi 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Ben 笑着回答,“如果我现在跟你说,我当时就预测到了,那一定是在说谎。我大部分的预测都是错的。”
Ben 表示自己不是什么预言家,而是一个当下的观察者,从短期市场发现线索,再逐步推广至中长期。他还透露他们是在用投资人思维而非交易员思维做决策。在此之外,他还是很多 DeFi 应用的使用者。
对于目前 DeFi 目前所处的周期,Ben 认为现在 DeFi 仍在早期,而非泡沫期。他表示,所有 DeFi 概念币的总市值大概是 100 – 150 亿美元,才刚与 XRP 的总市值相当;也许有一天DeFi 泡沫真的会到来,但绝不是现在。
Ben 认为,目前阻碍机构投资者入场的最大因素是“教育”,现在 90% 的机构者入场的第一步都是购买比特币,他们之后可能会考虑配置 DeFi 概念币,很多 DeFi 项目都是有基本面和正向现金流支撑的。
以下为采访全文。
始于比特币,止于以太坊和 DeFi
CoinDesk 中文版:最初,你是怎么接触到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之后又为什么选择来这个行业?
Ben:我的加密货币之旅从 2013 年开始,始于买入比特币,一个朋友向我介绍了比特币。
几年过去了,我在 2008 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那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在那个时候,“量化宽松”还是一个描述货币政策的新词汇,然而到了现在,大家都把它挂在嘴边。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联储不断地印钞放水。在这个时候,比特币还没有出现,但是我已经开始在思考货币是如何被创造的了。
在比特币出现后,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供给的稀缺性。它的总发行量是固定的,最多只能有 2100 万枚。我从来没有听过资产可以有发行上限,即使是黄金它的供应量也在以每年 1-4% 的速度增长,房地产可以被新建,股票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增发和稀释,更不用说法定货币了,印钞增发都在央行的掌控范围之内。
就是这种极致的稀缺性,吸引了我。
我一开始了解比特币也是出于理解货币政策的目的。学习和进一步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成为了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业余爱好。
在正式进入加密货币投资圈之前,我有 10 年传统金融的经验,都是在买方(Buy-side)机构,比如 KKR 和 TPG,做过投行和私募业务。
到了 2016 – 2017 年,有一个说法“区块链很重要,而非比特币”,很多公司和机构都在探索怎么把区块链与现有业务结合,实现降本增效。那个时候,我还在 KKR,当时它们也对区块链非常感兴趣,想看看区块链是不是可以成为他们投资组合里一些金融科技机构的机遇,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在那个时候,我更深入了了解了区块链生态,跟开发者、矿工和加密货币交易所都有交流和接触,那时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加密货币世界,在此之前我只关注比特币。
比特币只是一种数字资产,但是 2015 年 7 月诞生的以太坊给予了开发者更大的灵活度,可以让他们在此之上开发传统金融产品,比如借贷合约和保险。这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为之兴奋。在那个时候,还没有“DeFi”这个词,现在的头部项目 Uniswap、MakerDAO 和 Compound 也才刚刚起步。
CoinDesk 中文版:那你是在一开始接触到以太坊之后就发掘了 DeFi 的潜力,预判了 DeFi可能 会是改变未来金融系统的颠覆性技术吗?
Ben:如果我现在跟你说,我当时就预测到了,那一定是在说谎。我大部分的预测都是错的。
在 2017 年底,我接触到 MakerDAO 和 Basis,我觉得它们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很可惜的是,2018 年因为监管合规的原因,Basis 停止运营了。
除了 DeFi 以外,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其他有意思的领域,比如存储领域的 Filecoin、Sia 和 Storj,Layer 1 那些想要通过可扩展性挑战以太坊的“以太坊杀手”们比如 EOS、Cardano 和 NEO,还有比特币的分叉币,隐私币等等…
整体而言,整个领域还是非常多样化的,很多项目都是偏实验性质。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吸收更多的信息,慢慢探索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金融,我也是金融背景出身。
我总是觉得,现在的金融系统没有它应有的效率。在过去的 20-30 年里,金融整个产业都没有特别好地被现代化,数十亿人还是没有办法接触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另外的一个问题是透明性,比如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都不知道他们持有了什么资产;还有在支付领域,跨境支付成本仍旧高昂,一些支付类的金融科技应用比如美国的 Paypal 和 Venmo 以及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有着地域性的局限,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美国,2 万亿的新冠救济金都将以 Echeck、电汇和支票的形式发放,成本非常高。在我的理解里,2020 年的转账和支付应该跟发邮件一样容易,输入金额,然后选择发送。
转账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转移的行为,是一种最基本的金融活动。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很多现有的金融活动都会在区块链上重建,也会有很多其它全新的金融活动。
ParaFi = 范式转移 + 金融
CoinDesk 中文版:在你们的名字 ParaFi 里面,“Para”指的是平行吗?寓意 DeFi 会与现有金融系统平行运行?
Ben:其实,“Para”指的是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Fi”就是金融(Finance)。
CoinDesk 中文版:今年疫情有影响到你们投资吗?
Ben:我们已经投资了的项目没有受到什么,新投资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就资本部署(Capital Deployment)而言我们今年跟以往一样地忙碌,我们私下已经完成了 10-12 笔私募投资,我们也在看其它很多东西。
加密货币风投机构今年整体都非常活跃。
CoinDesk 中文版:你们的基金是 All In DeFi 吗?还是也有其他的一些投资主题,或者配置其他的一些资产类别?
Ben:我目前目前只关注 DeFi。我们的投资主题还是 DeFi,关于可编程金融的概念,投资形式主要是以代币投资为主。你可以这么理解,比特币是一种非主权的价值存储,DeFi 就是另外一种非主权的、无需准入的、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过去几年对 DeFi 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还有很多亟需被填补的市场空缺。
CoinDesk 中文版:你们基金是不用杠杆的 Long-only,还是也会涉及到量化和对冲交易?
Ben:在美国,我们不能透露基金的具体策略。但是,我们是投资人,而不是交易员。
我们有一个基金是专注于早期 DeFi 项目的,二级市场和私募都有。同时,我们也是很多 DeFi 协议的使用者。
简单来说,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是用投资者思维在做决策,而不是交易员思维。
CoinDesk 中文版:你们是 Henry 投资的第一个加密货币基金,之后也没有 看到他再投资加密货币基金的新闻,所以你们现在还是他唯一投资的加密货币基金吗?
Ben:我觉得是的。他对区块链很感兴趣,我们也很高兴有他这样的支持者和导师。
“也许 DeFi 泡沫真的会到来,但绝不是现在”
CoinDesk 中文版:如果有一天现在的 DeFi 的泡沫破裂,DeFi 概念币的价值不断走低,对于一个只投资 DeFi 的基金来说,那个时候你们该怎么应对?
Ben:我来到加密货币世界已经有 6、7年了,市场周期就在那里,我预期会有增长,但是是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的。加密货币世界是一个 24 小时开放交易全年无休的、由个人投资者和叙事驱动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有波动性是肯定的,低波动性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也不觉得我们现在在 DeFi 泡沫期,而是在通往建设全新的金融系统的路上。更透明、更容易被获取的金融服务会比传统金融的摩擦更小。我们还在非常早期,现在所有 DeFi 概念币的总市值大概是 100 – 150 亿美元,不同的计算方式会有出入,大致与 XRP 的总市值相当。
在 DeFi 里,这里有大量的创新,也有很多开发者在持续地开发,让概念变成实际;此外,很多 DeFi 项目有基本面的支撑,有实际的正向现金流。因此,我不觉得我们目前处在 DeFi 的泡沫期。
也许有一天,DeFi 泡沫真的会到来,但绝不是现在,我们还在非常早期。
CoinDesk 中文版:你会用传统金融的发展轨迹来指导你现在的投资吗?比如找到在传统金融里被证实的产品,例如存贷类产品,然后再在 DeFi 里投资类似的产品?
Ben:没有,加密货币是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尽管我是传统金融出身,但是我不认为照搬过去的经验就是最好的。
CoinDesk 中文版:就你个人而言,你有最喜欢的 DeFi 项目吗?
Ben:没有,真的没有最喜欢的。
CoinDesk 中文版:你有想过,比如 5-10 年后,理想的 DeFi 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Ben:我对 DeFi 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感兴趣,在此之上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另外还有 DeFi 的透明性、 极小的摩擦、全球化的程度。
最乌托邦的一种情景也许会是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建立在 DeFi 之上,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在 5-10 年的时间里实现这个理想,又或者我们永远也实现不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持续地看到了人们在 DeFi 的具体应用,比如借贷和稳定币支付。现在的稳定币市值已经超过 200 亿,去年这个时候还是 20 亿美元,事情在一点点地累积,然后再发生质变。
我更多的是一个当下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预言家。我会对市场保持持续的观察,发现什么是有用的、奏效的,从短期一点点地往中长期看。我们会投资开发有意思的项目的团队。
CoinDesk 中文版:现在主流机构仍然没有大规模入场,你觉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Ben:在过去几年,传统机构都在布局加密货币,但确实加密货币在传统机构中的渗透率非常低。
我觉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的缺失,了解一个新的资产类别需要时间。另外,让现有的大型机构成立一个针对加密货币这种资产类别的基金也需要时间,可能会用上几年。据我了解,多个大型机构里的个人都是持有加密货币的,比特币或者其它的。相比于个人,机构的入场的门槛会高很多,在这里还会有职业风险。
纳斯达克上市的商业智能公司微策略(MicroStrategy)把他们公司的一部分资产都配置在了比特币上,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他们是先行者,但绝不会是唯一个配置比特币的技术公司,之后我们还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机构选择配置比特币。
现在传统机构有几种配置加密货币的方式,一是直接购买比特币然后托管给合规持牌的托管商,二是投资区块链/加密货币的公司,三是投资基金,四是直接购买其它的加密货币。我感觉,大概 90% 的机构都是第一种,购买比特币是入门的一步,之后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可能会慢慢开始配置其它的加密货币。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托管和交易工具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出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机构对托管的要求也会比较高。
CoinDesk 中文版:现在很多 DeFi 协议都是由智能合约执行的、非托管的,那么未来机构还会需要第三方托管机构吗?
Ben:现在离机构直接使用 DeFi 协议还太远了,现在让它们买 DeFi 概念币都比买比特币要复杂得多。如果要购买这些 DeFi 概念币,它们可能会去 Coinbase 或者币安这样的中心化平台,而不是直接去 DEX 上购买。
我猜想,像 Square 或者一些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如果它们看好 DeFi,可以考虑为 DeFi 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作出贡献,就像金融科技公司 Circle 推出了发行在多个链上的美元稳定币 USDC,或者把 DeFi 协议整合进他们的产品里。
我觉得, 在 DeFi 的下一波浪潮里,人们可以接触和感受到 DeFi 的强大,但他们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在用 DeFi。第一批搭建这些通道的会是 CeFi 机构,它们会是先行者,你能看到币安和 Coinbase 已经在这么做了。对了,另外还有 FTX 和 Alameda 同一个团队开发了去中心化交易所 Serum。
之后,你可能会看到 Square、Cash App、Paypal、Venmo 和富达这类的传统金融科技应用开始跟上。比如富达,它的第一步就是买入比特币。我觉得,在比特币之后,它们会开始思考“下一个是什么”,很显然会是 DeFi。